首页

足交视频免费在线播放

时间:2025-05-29 19:07:59 作者:端午假期北京城际交通预计日均进出京341.1万人次 浏览量:52989

  今年初,“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”公布,北京共有6家单位入选,其中,西城区广安门内街道核桃园社区是唯一的社区。它为何能够入选?记者近日走访核桃园社区,探寻“石榴花开在社区”的原因。

2024年5月28日,北京市广安门内街道核桃园社区举办传统美食节。(核桃园社区供图)

  核桃园社区居民3692人,包含来自回族、满族、蒙古族、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409人,驻区单位达900多个,占广内街道半数以上,这是核桃园社区的“台账”。如何把这样一个社区治理好、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温馨家园?在核桃园社区服务站,墙上的两个清单给出了答案。

  资源清单,列满了驻区单位可提供给社区的共享资源。如北京小学广内分校,可进行专业的家庭教育讲座,可针对幼升小、小升初等社区居民关注的热点话题答疑解惑;有的企业可提供容纳百人的会议室和会议显示屏幕;还有企业可为社区增设错峰停车位或自助充电桩;有的可以协助社区开展孤寡老人帮扶,有的则能在业务淡季加入志愿者队伍……每个驻区单位后面都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,确保社区能随时对接。

  需求清单,则是上述驻区单位需要社区帮忙解决的事项。如北京小学广内分校需要心理辅导咨询,有的企业需要为党员开展红色教育或学习培训,有的则缺保安、保洁……

  核桃园社区书记潘瑞凤认为,盘活驻区单位资源,形成社区共建体系,是核桃园社区的一大亮点。自2017年以来,社区通过组建“红石榴联盟”、签署“红墙同心”共建协议、组织公益爱心行等方式,带动越来越多的驻区单位参与基层治理。目前,“红石榴联盟”成员单位已达200余家。

  “吃一顿热腾腾的饺子”“帮忙收拾一下家里”“为晚归的人点亮夜路”,在核桃园社区2024年党建工作年会上,来自各族群众的30个“微心愿”被驻区单位一一认领。很快,来自辖区内的企业、学校、养老驿站等单位通过在社区里加装50盏小夜灯、捐献出一台公共三轮车供居民们买菜出行等行动,帮助各族群众点亮“微心愿”。

  “社区是一条线,上面是我们地区的所有单位,下边是各民族居民。联盟内的所有单位都可以融入社区治理,与社区一道改善居民的生活空间。”潘瑞凤说。

  “红石榴联盟”成员在为社区贡献资源的同时,也能获得社区回馈。2018年,广内街道以核桃园社区为调研点之一,推出“红墙同心”社会公共责任体系,从党的建设、安全稳定、环境环保、共建共享、公益服务五个指标衡量驻区单位的服务水平。基于上述评价结果,核桃园社区与驻区单位形成“双向服务”关系,为驻区单位提供专家团队培训、行业补贴、政策宣讲等服务,同时也根据驻区单位的需求清单积极对接资源,帮助他们解决棘手问题。

  如今,核桃园社区内随处可见“红石榴联盟”成员单位的共建成果。在社区内一处建成于1986年的院落中,原来破损老旧的公共座椅空间被改造成了干净整洁的小公园;一处大厦旁的旧车棚不仅焕然一新,还通过重新规划增设了车位;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设有老年驿站,每天上午十一点,送餐员就会从这里出发,给百余名行动不便的居民送去热腾腾的饭菜。

  此外,核桃园社区所在的西城区广内街道,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文化的重要传承与保护地,其技艺传承人也居住在此。基于“红石榴联盟”所搭建的平台,核桃园社区利用空竹等非遗技艺将“民族团结一家亲”贯穿于传统节日;号召楼院各族群众参与议事平台,成立社区“好商量”议事会,组织“五好家庭”“最美家庭”“文明家庭”创建,营造各民族团结互助、和谐友爱的良好氛围。

  “以前的工作体系中,单位和居民没有任何联结。现在居民们不仅能感受到社区的服务,同样也能感受到驻区单位为社区带来的变化。”潘瑞凤说。(完)(《中国新闻》报作者任德辉实习生高源璞报道)

【编辑:邵婉云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
40.制定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实施方案,精准做好农田管护,在全省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,用足用好2亿元农业防灾减灾资金,确保秋粮丰产丰收,2024年全年粮食总产量1100亿斤以上。(牵头单位:省农业农村厅、省财政厅)

潘展乐晋级半决赛

史可透露,江西在中药领域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,在葡萄牙、瑞典、突尼斯等国家建立了中药海外中心。2023年江西中医药出口额5.7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54.2%。

从民族工业发祥地到民营经济大区 上海普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

成都4月25日电 (记者 贺劭清 岳依桐)2024年道达尔能源·汤姆斯杯暨尤伯杯决赛(以下简称“成都2024汤尤杯”)开幕式25日晚在成都举行。

尼日利亚数周洪水造成至少179人死亡

重庆物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,此次“创新15”货船的开行,为“渝货”直接出海创造了条件,为重庆扩大开放、繁荣临港经济拓展了空间。

越战越勇

前不久,地处边境一线的西让村迎来了一批熟悉的客人。某部军医专家专程到村里“送诊上门”“送药上门”。年近七旬的永红老人激动地告诉记者:“我一直腿脚不便,坐汽车还要晕车。村里好多老年人像我一样出趟门十分难受,有点病宁愿扛着也不愿意出远门上医院。这下好了,部队上专门派人来村里帮助我们检查身体,还给我们送了免费的药,心里感觉暖洋洋的。”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